王振华:语法与汉语句子的翻译
报告时间:2017年11月8日(星期三)14:00至17:00
报告地点:翡翠湖校区三教207
报告人:王振华
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举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报告人简介:
王振华,博士、博士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创建人、主任;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曾任河南大学科研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篇研究会副会长。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以及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金博大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专家顾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LCT研究中心(LCT Centre for Knowledge–Building Sydney University)国际顾问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Language and Discours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the Law等国内外20余家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持国家哲社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其他项目16项。在研国家哲社基金项目为《法律话语的适用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9部,包括《马丁文集》8卷;主编《适用语言学文库》。研究领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主要有评价系统、语类和语域、语篇语义、司法话语、功能与翻译。
报告内容:
大凡,语法流派都关注句子,如Quirk语法、Halliday的功能语法、Chomsky的形式语法。这些语法都以英语为研究对象,认为合法的句子必须有谓语动词。他们都承认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同时坚持主谓一致的观点。但是,形式语法受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的角度,研究谓语的行为,探索谓语要求的论元。功能语法受功能主义的影响,把小句看作构型(figure),认为一个构型是一个语言过程,这个过程由过程动词主导,过程动词的词汇意义要求不同的参与者完成整个过程。本文从功能语法出发,在比较英汉语言在语法上的异同的基础上,研究小句过程和参与者的汉英翻译,认为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小句的参与者必须与过程类型匹配,否则,翻译出来的句义可能不是原文的真实意义;另外,过程的核心参与者必须在译文中呈现,否则,动作或性状的责任者就会缺失,可能导致经济遭受损失和/或人际关系紧张。本文还在讨论名物化现象的基础上,给出了句子汉英翻译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