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真有那么可怕吗

发布时间:2011-05-26浏览次数:1252

转载于《青年心理》

10年前,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永远穿着最时尚的衣服,一件普通背心就值2000多元;他吸很昂贵的纸烟,每盒要40多元;他用市价6000元以上的手机,而且时常谈笑风生地拿起电话,旁若无人地谈论国际黄金和纽约股市价格……

开始我以为他是某大公司的高管,后来听说,他只是外地一个月均收入700元的小城里的普通干部。

最后我终于发现,他的确只是个普通人:他有名牌西装,但只有两身;他口袋里永远装两包香烟,左口袋放40元的,右口袋放2元的;手机值6000元但平时多半都是“假打”,做个样子……

我从未当面揭穿过他,因为这在我看来太残酷了。虚荣心在传统意义上,虽是件挺不道德的事儿,总和谎言、欺骗、自我麻醉联系在一起。但我认为,要真把“虚荣”这个词一棍子打死,才是一种人云亦云的可悲事。

“虚荣”一词,最早见于柳宗元诗“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它的意思是“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既然是虚假的,自然就是不好的。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解。

但如果把“虚荣”外面的伦理道德意义剥离,单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我觉得,虚荣心其实是自尊心的一种表现,只是它采用了一种和社会惯常许可的形式不同的方法而已。

要知道,无论这个社会如何说教,虚荣总是或多或少会存在的。每天早上起床时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上班,这固然可以美化成所谓“社交礼仪”或是“增强自信”,但其本质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光鲜一些,让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比平时更好而已。

所以说,虚荣心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心态了。因为它与一个人的自尊息息相关,所以只要自尊不消失,虚荣就很难彻底根除。

正因为虚荣心常和人的自尊联系在一起,因此人们可以从虚荣中看出一个人内心的真正追求。通常来说,虚荣心会促使人用一种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达到引人注目的目的。但这种注目通常都要遵循一定的方向,比如,穿着时尚引领潮流,在年轻人中会颇有市场,但在一群学者中间就不会有丝毫回应。再如,一个人如果想在商业上有所成就,他就会下意识地做出一副商业骄子的做派。这种做派只能在同样遵循商业法则的人中给他挣回印象分,而在走知识路线或娱乐路线的人面前,这种“虚荣”就变成了无本之木。

所以说,“虚荣心”的第一个好处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在价值体系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其次,虚荣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过去的看法认为,人们沉浸在自我构建的虚假环境中,会引起诸多的心理问题。但实际上,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不是“环境”,而是“沉浸”。换句话说,只有那些误把虚假当真实,一门心思闷在其中不出来的人,才会引起心理问题。而只是预先构想出“自己发达了如何如何”的想法,并不会引发问题。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曾经对一些运动员做过实验。他们把运动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让他们每天无所事事地闲逛,另一部分则每天有意识地构想自己进行锻炼进而获得名次的场景。一个月以后,他们分别对这些运动员进行了体能测验。结果发现那些每天闲逛的运动员体能下降得非常厉害,而那些在头脑中进行“锻炼”的运动员,体能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较以前有了提高。最终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大脑中提前进行一些构想,特别是正面构想,对于自我是一个正向的心理暗示,能够促使自己往自己希望的地方发展。

而这也正是这几年一直在热议的“吸引力法则”的关键。只要你希望,而且你相信自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最后你就会变成一个那样的人。

所以,“虚荣心”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帮助人提前习惯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为此而努力。

那么虚荣心有没有坏处呢?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已经被各种专 家教授们无数次证明过了。他们会考据诸多数据,然后说某某浮夸成风,某某奢华成灾,某某不认真学习只知道忌妒,或是某某自卑又心虚于是就爱慕虚荣等等。他们说的这些对不对?对,这些的确是虚荣心的一些表现,但它并不是虚荣的坏处,更不是虚荣的成因。

如果要我说,虚荣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荣”而在于“虚”。

一个人知道什么是“荣”这并没有错,他如果选择了一种不被别人所认可的“荣”去为之而努力,别人也不能因此就看低他一头。甚至可以说,我们前面所列出来的那种种好处,其实都来源于他的“荣”。

而“虚”,才是让虚荣心产生种种不利之处的根源。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投射到一个虚无缥缈的层面上时,其实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他得不到任何的回报,而且会随着投入的越来越多,而产生越来越巨大的失望。

其实要想在生活里把住“荣”放掉“虚”,并不是太难――虚荣本就是自尊的产物,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只要耐心呵护自己的内心,把握好这个尺度很容易。

1.了解、接纳自己。一个人究竟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这是个除了自己没人清楚的问题。如果要是玩内心暗示或是玩吸引力法则,玩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那就悲哀了。所以,对于自己的正确认识,一定是要想稍微“虚荣”一下的人所必须要了解的。

有人说,我要是把自己的优缺点记得牢牢的,那还有什么必要“虚荣”呢?其实不然。一个人熟知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给自己以正面暗示,在外人面前也才能更有自信,同时又不会陷入那种迷失自我的漩涡。

2.尽量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入手。如果把“虚荣”更多地关注在个人价值上,那最后难免会变得眼光越来越浅。因为相比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个人价值更容易得到满足和提升,所以如果以此作为评价标准,很容易就会得到满足,也起不到对自己进行正面暗示的作用。

3.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在这里就不说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之类的名言。其实就自我成长的本意而言,成功与失败并非截然相对的两件事。并不是失败以后必然引起自我评价降低,而成功后则自我评价必定升高。人们往往在失败和挫折之后自信心下降,喜欢用“装腔作势”来抬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恐别人看低了自己,其实这完全没必要。

“虚荣心”,人皆有之。时值春节,没人愿意别人小觑了自己,唯恐自己的成功变成“锦衣夜行”,这些都是虚荣心的外在表现。如果把它一棍子打死,直接把“虚荣心”归结为恶劣和腐朽的情感,这实在是太过于偏颇。要知道,“虚荣心”如果应用得当,其实完全可以转化成对自己的“正面暗示”和促进。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学 院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485号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科教楼A栋第15层

联 系 电 话 : 0551-62901716

学 院 邮 箱 : sfs@hfut.edu.cn

->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