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全国翻译理论界高层次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学的理论建设,10月11日?15日, 以“中国译学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中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指导举办,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国内的近百位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思洁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中北大学副校长韩焱教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该校的发展概况和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唐闻生先生代表中国翻译协会致辞;山西翻译协会会长王正仁教授代表山西译协致辞;中国资深翻译家高健先生、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刘华文博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春明先生先后讲话。
2006年,教育部在国内部分院校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起开始招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MTI),翻译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此次高层论坛上,中国英汉语比较协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傅勇林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张南峰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黄振定教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葛校琴教授等专家应邀作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还做了近30场主题发言,就“传统译论研究的现代意义”、“西方译论冲击下中国传统译学理论语境的再认识”、“中国传统翻译学应以何种姿态与世界对话”、“中西比较译学建立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交流。我院韩江洪副院长应邀参加了盛会并做主题发言,使得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声音在全国性的外语学术会议上再次响起。
闭幕式由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刘华文博士主持,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张柏然教授代表中国译协致闭幕词。
附与会论文标题:
1、对几个译学理论问题的认识
2、从“文章正轨”看中西译论的不同传统
3、中国传统译论话语体系建立中的关联性问题
4、逻辑悖论之于中国译学建设的意义
5、在结构与解构之间??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建构价值
6、中国传统译论系统观
7、试论翻译的伦理性
8、西学汉译的本质特征
9、回眸近10年中国译界学者之研究
10、 Logic的中国因缘及其意义重构
11、 试析我国古代佛经翻译中的主体性意识
12、 传教士典籍翻译与欧洲汉学
13、 严复的中西文化观与翻译话语的生成机制
14、 世纪回眸:梁启超与豪杰译
15、 鲁迅“硬译”论的旅行:历史转移与穿梭
16、 胡适对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影响
17、 论赵元任的翻译观
18、 翻译与创作的融通??以林语堂的双重身份为例
19、 新时期三家外国文学期刊的 英美文学译介
20、 对翻译转换方式的思考??兼论翻译的学科特性
21、 论翻译批评理论的框架??兼论两部翻译批评著作
22、 论翻译标准对译者主体的规约
23、 论读者界首与翻译手段之关系
24、 翻译研究的 美学途径
25、 政治文化对微观翻译选择的制约
26、 文化基因的关性力量与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翻译
27、 一种新的“回译”现象??从Moment in Peking到《京华烟云》
28、 傅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经典化之旅
29、 谁向国外译介作品
30、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译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31、 西方翻译研究的语境化思潮述评
32、 语言个性与翻译
33、 论翻译中的言象意
34、 都是形式惹的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可行性研究
35、 译语表达机制
36、 汉英翻译中名词词组的概念整合特征
37、 汉英翻译教学中的英文思维与英文写作意识培养
38、 翻译的两条根本原理与翻译教学
39、 论我国英汉学习辞典例证翻译中几个需要改进的方面
40、 中国翻译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
41、 翻译学的动态开放性简论
42、 信、达、雅:还须从头说起
43、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全球文化和谐共处
44、 论佛经汉译的音译系统
45、 文化外交视界中的典籍英译
46、 协调论:语性理论视界下的翻译策略
47、 翻译方法的顺应性研究
48、 认知范畴在名词理解和翻译中的运用
49、 “欧盟笔译硕士”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
50、 英汉口译教学中主题思想识别能力的培养
51、 传统译论研究的现代意义
52、 佛经译场中的翻译理论探索
53、 严复“信、达、雅”与泰特勒“三原则”
54、 “信、达、雅”对翻译教学理念影响的反思
55、 翻译:文化之间的对话
56、 文学翻译的中西接受美学比较
57、 原语文本的本质特征探究??原型-模型翻译理论
58、 Translation Policy: A Neglected Factor in Translation Studies